近日,有媒體報道,受利潤微薄、土地緊缺、資金緊張等因素影響,1~6月份蒼南縣印刷業實現規模以上產值16.38億元,同比增長1.8%,增幅同比去年回落2.9個百分點,環比一季度回落4.37個百分點。二季度雖然整個行業產值有所增長,但行業發展并不樂觀。部分印刷企業反映今年的生產經營形勢還不如去年,很多企業都以能生存下來作為經營目標,整個行業的發展遇到很多問題。
具有“中國印刷城”稱號的蒼南印刷業經營形勢的困頓,正是目前我國傳統印刷產業發展不景氣的縮影。走向IT業,成為印刷電商以攫取更高的利潤,成為無數印刷企業的夢想。3月份召開的首屆印刷電商年會的火爆局面,以及網絡印刷、云印刷等層出不窮的印刷新概念,深刻地體現了印刷人對于網絡時代新技術孜孜不倦的追求。
然而新的問題隨之產生,究竟是印刷業走向IT,還是IT業迎接印刷,哪種模式最有發展前景也備受爭議。今年7月份,在廣東東莞,虎彩花巨資投入的影像印刷業務盛大起航。在看待這個爭議問題時,董事長陳成穩自信的說,我們的優勢就是我們更懂印刷。而與此同時,網易印象派已經不聲不響地坐在印刷電商領頭羊的位置上已經很久了,這種只提供IT平臺,找印刷廠代工的模式在市場競爭中也是風生水起,而由數碼印刷設備廠商直接參與的喀嚓魚等模式,也占有一定的市場份額。印刷企業、IT平臺商、印刷設備供應商三駕馬車的局面,與數字出版市場中平臺商、終端商、內容提供商和服務運營商四分天下的情況頗為相似。但在后者中,平臺商的地位已經非常穩固,幾乎成為國內市場的主流了。
為了說明IT平臺商的重要性,筆者舉了兩個例子。
第一個例子涉及紙媒與互聯網媒體之爭。自金融危機后,關于報商推出數字版或者停掉印刷版的各種消息不絕于耳,也有不少國際上的知名報紙干脆直接關門停業。就在以《紐約時報》為代表的報紙紛紛推出數字版,但仍感嘆無法彌補印刷版廣告下滑帶來的損失之時,亞馬遜CEO貝索斯收購《華盛頓郵報》的消息又不脛而走,引起市場的軒然大波。雖然貝索斯一直強調此次收購系個人行為,但依然掩飾不住亞馬遜控制內容源頭的野心,將傳統紙媒打造或轉化為互聯網企業,這或許就是傳統媒體發展的出路與契機,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宣告了一直以控制內容端為驕傲,并意圖憑借自身的力量實現數字化轉型的報業夢的破產。
第二個例子涉及平臺商與渠道商之爭。誰能否認蘇寧和國美比京東更加懂得如何銷售家電這一事實。盡管京東的價格不是網絡上最便宜的,甚至可能比蘇寧和國美的實體店要高,但平臺出身的京東在消費者心目中已經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印象,成為網購家電的不二之選。而蘇寧和國美雖然一直以追隨者的身份出現,但很難再受到市場的認同。
這幾個例子也從側面說明,印刷企業雖然很懂印刷,但由于基因的原因,在IT技術上無法真正與留著IT血液的外來者競爭。筆者在這里不是潑意圖進軍電商領域的印刷企業的冷水,而是想進一步強調IT技術對于印刷企業的重要性。
服務體驗對于電商來說非常重要,因此IT技術更加人性化,更加復雜,也更加燒錢,但不是所有的企業都有足夠的資金去搭建IT平臺。想要成為像網易印象派、喀嚓魚這樣的印刷電商,可能是無數印刷企業的夢想,但腳踏實地,從利用網絡接單開始,時刻牢記網絡印刷只是企業提升印刷差異化服務的手段之一,顯然對一些中小印刷企業來說更為靠譜。
無論是印刷擁抱IT,還是IT迎接印刷,揚長避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則。進軍電商的印刷企業能保持我們更懂印刷這樣的自信非常重要,但也不要盲目樂觀,因為真正的考驗不是當下,而在于未來。而誰真正把握了IT技術,誰就贏得了未來。